close
豌豆在台語稱呼為「荷蘭豆」或「荷仁豆」。對於荷仁豆的寫法,有少數人寫成同音異字的「荷人豆」。「荷仁豆」與「荷人豆」,那個名稱較貼切呢?請看本文介紹。
豌豆,《國語辭典》解釋如下:注音是ㄨㄢ ㄉㄡˋ,植物名。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,蔓生,複葉,夏初開蝶形小花,結實成莢,嫩莢及種子皆可食。種子又可晒乾,磨成粉製餅。莖葉嫩時可食,稱為「豆苗兒」或「豌豆苗」。因豌豆為荷蘭人傳入臺灣,亦稱為「荷蘭豆」﹑「胡豆」。
荷蘭豆,《國語辭典》解釋如下:注音是ㄏㄜˊ ㄌㄢˊ ㄉㄡˋ,豌豆的別名。《閩南語辭典》解釋如下:音讀是huê-liân-tāu,豌豆;豆類;夏初開蝶形小花,結實成莢,嫩莢及種子皆可食;種子可晒乾磨成粉製餅,莖葉嫩時可食;因為是荷蘭人傳入臺灣,所以稱「荷蘭豆」。
關於荷蘭豆的台語方言,可分成「荷蘭豆」和「荷仁豆」,荷蘭豆的音讀包括huê-liân-tāu和hoo-lian-tāu,荷仁豆的音讀包括hô-lîn-tāu、hôo-lin-tāu、hûn-lin-tāu、hû-lin-tāu、hû-jîn-tāu和hoo-lin-tāu。
在台語,《閩南語辭典》將豌豆的音讀定在荷蘭豆(huê-liân-tāu), 將荷仁豆(hô-lîn-tāu)當成方言。在谷歌網站進行關鍵字搜尋,若輸入"荷仁豆",得88,300筆;若輸入"荷蘭豆",得11,800筆;若輸入"荷人豆",得429筆。由檢索的資料量可知,以使用「荷仁豆」一詞居多。
關於「荷仁豆」這個名稱,它和「荷人豆」不只國語同音,連台語也同音,接下來探求這兩詞在《國語辭典》之意義:
(1) 荷仁豆:辭典無此詞。荷,注音是ㄏㄜˊ,字義是荷蘭的簡稱。仁,注音是ㄖㄣˊ,字義是果核中的種子。豆,注音是ㄉㄡˋ,字義是雙子葉植物中離瓣植物豆科的泛稱;草本、木本均有;葉多複葉,間或為單葉,互生,通常具托葉;花為蝶形,實皆結莢,種子無胚乳,間或含少量胚乳;種類甚多,遍產世界各地。用途極廣,供食用、藥用或觀賞等。
(2) 荷人豆:辭典無此詞。人,注音是ㄖㄣˊ,字義是某種類型、身分的人。
豌豆是由荷蘭人傳入台灣的,稱呼「荷人豆」比「荷仁豆」有意義,理由如下:
(1) 「仁」字是種子的意思,用在豆子,就是指「豆仁」;不只豌豆會結豆仁,所有的豆科植物都會結豆仁。
(2) 豌豆的豆莢和豆仁皆可吃,但一般以吃豆莢為主,故沒必要在名稱上特別強調豆仁。
(3) 「荷人」是荷蘭人的簡稱,就像「美人」是美國人的簡稱;與荷蘭這個國名的連結性,「荷人豆」比「荷仁豆」來得強。
「仁」字沒有「人」字的意思,如果想淡化豌豆是由荷蘭人傳入台灣的,所以才用「仁」字代替「人」字,如此解釋似乎可通。對於「荷仁豆」這個名稱,似乎也可以想成是「荷著豆仁的豆科植物」。雖然谷歌搜尋顯示荷仁豆的資料量是荷人豆的205倍,但是在字義上,還是「荷人豆」比較貼近「荷蘭豆」。
[參考資料]
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(簡稱《國語辭典》)
教育部《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》(簡稱《閩南語辭典》)
谷歌網站
[相關閱讀]
豌豆圖片
離婚證人
豌豆,《國語辭典》解釋如下:注音是ㄨㄢ ㄉㄡˋ,植物名。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,蔓生,複葉,夏初開蝶形小花,結實成莢,嫩莢及種子皆可食。種子又可晒乾,磨成粉製餅。莖葉嫩時可食,稱為「豆苗兒」或「豌豆苗」。因豌豆為荷蘭人傳入臺灣,亦稱為「荷蘭豆」﹑「胡豆」。
荷蘭豆,《國語辭典》解釋如下:注音是ㄏㄜˊ ㄌㄢˊ ㄉㄡˋ,豌豆的別名。《閩南語辭典》解釋如下:音讀是huê-liân-tāu,豌豆;豆類;夏初開蝶形小花,結實成莢,嫩莢及種子皆可食;種子可晒乾磨成粉製餅,莖葉嫩時可食;因為是荷蘭人傳入臺灣,所以稱「荷蘭豆」。
關於荷蘭豆的台語方言,可分成「荷蘭豆」和「荷仁豆」,荷蘭豆的音讀包括huê-liân-tāu和hoo-lian-tāu,荷仁豆的音讀包括hô-lîn-tāu、hôo-lin-tāu、hûn-lin-tāu、hû-lin-tāu、hû-jîn-tāu和hoo-lin-tāu。
在台語,《閩南語辭典》將豌豆的音讀定在荷蘭豆(huê-liân-tāu), 將荷仁豆(hô-lîn-tāu)當成方言。在谷歌網站進行關鍵字搜尋,若輸入"荷仁豆",得88,300筆;若輸入"荷蘭豆",得11,800筆;若輸入"荷人豆",得429筆。由檢索的資料量可知,以使用「荷仁豆」一詞居多。
關於「荷仁豆」這個名稱,它和「荷人豆」不只國語同音,連台語也同音,接下來探求這兩詞在《國語辭典》之意義:
(1) 荷仁豆:辭典無此詞。荷,注音是ㄏㄜˊ,字義是荷蘭的簡稱。仁,注音是ㄖㄣˊ,字義是果核中的種子。豆,注音是ㄉㄡˋ,字義是雙子葉植物中離瓣植物豆科的泛稱;草本、木本均有;葉多複葉,間或為單葉,互生,通常具托葉;花為蝶形,實皆結莢,種子無胚乳,間或含少量胚乳;種類甚多,遍產世界各地。用途極廣,供食用、藥用或觀賞等。
(2) 荷人豆:辭典無此詞。人,注音是ㄖㄣˊ,字義是某種類型、身分的人。
豌豆是由荷蘭人傳入台灣的,稱呼「荷人豆」比「荷仁豆」有意義,理由如下:
(1) 「仁」字是種子的意思,用在豆子,就是指「豆仁」;不只豌豆會結豆仁,所有的豆科植物都會結豆仁。
(2) 豌豆的豆莢和豆仁皆可吃,但一般以吃豆莢為主,故沒必要在名稱上特別強調豆仁。
(3) 「荷人」是荷蘭人的簡稱,就像「美人」是美國人的簡稱;與荷蘭這個國名的連結性,「荷人豆」比「荷仁豆」來得強。
「仁」字沒有「人」字的意思,如果想淡化豌豆是由荷蘭人傳入台灣的,所以才用「仁」字代替「人」字,如此解釋似乎可通。對於「荷仁豆」這個名稱,似乎也可以想成是「荷著豆仁的豆科植物」。雖然谷歌搜尋顯示荷仁豆的資料量是荷人豆的205倍,但是在字義上,還是「荷人豆」比較貼近「荷蘭豆」。
[參考資料]
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(簡稱《國語辭典》)
教育部《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》(簡稱《閩南語辭典》)
谷歌網站
[相關閱讀]
豌豆圖片
離婚證人
全站熱搜